生物显微镜特有的防霉设计 |
在温度和湿度高的地区及工作环境,霉菌是显微镜最可怕的敌人, 如果不将显微镜存放在低湿、干燥的地方,在你发觉以前,它就能在内部光学部件表面开始生长而且破坏光学性能。镜头一般表面都有镀膜,如果滋生霉菌,这个镜头就等于报废
上海长方光学仪器有限公司经过多年改良与试验,研究一套特有的防霉系统,在完全不影响显微镜的光学性能下,达到抑制霉菌生长的防霉设计.公司通过在物镜、目镜和观察筒及机体内部较关键的位置使用防霉涂层和封装防霉剂, 经过多次测试,防霉处理的主机能够在平均温度为28°、湿度为75%的环境中持续多年抑制霉菌生长, 并能确保获得持续清晰的图像,从而达到延长显微镜镜头的使用寿命。 |
 |
 |
目镜及观察筒的防霉 |
物镜的防霉 |
|
|
 |
 |
显微镜的整体防霉(以正置生物显微镜为例) |
|
|
以下为显微镜的各种霉菌图例: |
|
|
|
 |
 |
 |
镜片表面的霉菌 |
目眼表面的雾与霉一起生长 |
典型的镜头生霉-霉是放射状的 |
 |
 |
|
从目镜斜看看到的霉斑 |
从目眼里斜看到的霉 |
|
|
|
|
|
霉菌易于繁殖的条件: |
1.湿度:环境相对湿度大于60%霉菌即可生长。大于RH 65%时,生长加快,湿度达RH80-95%时,是霉菌的高发环境。
2.温度:霉菌菌丝体在8度以上环境温度即可生长,12度以上生长加快,当温度在10度以上,湿度在60%以上的环境
下,霉菌即可对物品造成危害。当温度在20-35度,湿度在75-95%时,霉菌即可呈爆发性生长。
3.营养物质:霉菌对营养物质需要的量很少,碳、氮、钾、磷、硫、镁等是霉菌的必需营养物质,霉菌还能吸收所
有的无机盐来源的基本元素。当物品含有上述霉菌所需的营养成份,而环境的温度湿度又适宜孢子发育时,即可
长霉。 |
现代社会,光学成像等技术设备已广泛应用,这些设备都需要使用光学玻璃来实现功能。而现代的光学镜头为提高性能,在镜头表面均敷有多层由高分子材料构成的膜。这一层合成材料为霉菌的生长繁殖提供了丰富的营养,霉菌在光学镜头表面分解膜的成份进行生长繁殖,菌丝体呈树枝状在镜头表面漫延,使镜头透光和成象性能变差,直至菌丝体覆盖整个镜头。霉菌还能利用镜头玻璃体中的无机盐成份提供营养,因此菌丝体还向玻璃体内纵向侵蚀,渗透发展。光学镜头一般都由多个镜片构成,霉菌菌丝体不仅在镜片的表面生长,还通过镜片边沿漫延到镜片背面,使镜片两面长霉而无法清除。并且,霉菌通过漫延和弹射孢子的方式在多片镜片之间传染,使镜头失去使用价值而无法挽救,导致报废。 |
|
关于显微镜防霉的一般常识 |
1.目镜和物镜的清冼:用过的物镜,特别是100X的油物,擦试镜头可用沾酒精/乙醚混合液或二甲苯的镜头纸或脱
脂棉。
2.目镜和物镜长期不用时:应将镜头存放在干燥剂的密闭容器中。
a.干燥箱内不宜放置对二氯苯防虫防霉片剂,有一些影友在干燥箱中放置对二氯苯片剂,据联合国有关组织发布
的信息指出二氯苯被怀疑为是致癌物质,国家已经限制销售;
b.控制箱内湿度。最佳状态为湿度30%-50%,如低于30%,容易使镜片开胶和镜头镀膜出现裂纹,高于50%又
容易使镜头受潮
c.注意观察箱内密闭情况,严防密封不严。
d.箱内最好只放置镜头而不放机身。
3.擦拭涂漆表面,可用纱布除去灰尘。若有油渍污垢,用纱布沾少许汽油去除,不能用有机溶剂(例如:酒精、乙 醚和其它稀释剂)擦拭涂漆表面和塑料部件。
4.显微镜是精密光学仪器,各零部件切勿随便拆卸,以免损害其操作效果和精度。如有故障应送专业维修部门或我 厂进行维修。
5.仪器不使用时,用有机玻璃或聚乙烯罩子罩上,并存放于干燥且没有霉菌滋生的地方。 |
|
返回生物显微镜 |
|
售后服务 |
收藏此页面 |
如何选择优质的供应商 |
|
打印本页 |
|